找回密碼
 註冊
搜索

[如何養育天才] 天才是如何養成的?

5536

主題

1萬

金錢

189

積分

不來恩

積分
189
brian 發表於 2023-3-6 08:54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周欽華


[如何養育天才]

前陣子讀到一篇文章,探討「天才是如何養成的?」作者選了 20 個不同領域的天才,然後廣泛閱讀他們的自傳與傳記,試圖從中歸納出共通點。
而且這 20 人不是一般的帝王將相或商場巨亨,而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人,包括:

- 作家:蒙田(Michel de Montaigne)、吳爾芙(Virginia Woolf)、托爾斯泰
- 數學家:馮紐曼、巴斯卡(Blaise Pascal)、拉馬努金(Srinivasa Ramanujan) 、圖靈
- 政治 / 哲學家:彌爾(John Stuart Mill,古典自由主義大師)、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、羅素、笛卡兒
- 作曲家:華格納、莫札特、巴哈
- 科學家:法拉第)、居禮夫人、馬克斯威爾、 愛因斯坦


該文的作者讀了總共 42 本傳記,還真的發現這些天才的童年有一些共通點。


1. 首先,天才小時候通常處於「人才濟濟的環境」中,也就是從小就被秀異人士圍繞。(約 95%  樣本)
例如,吳爾芙的爸爸本是英文文壇的社交中心,家中往來的都是文壇名士。蒙田家裡連傭人都懂拉丁文。巴斯卡的父親痴迷於數學,還一度不讓巴斯卡碰數學,怕他跟老爸一樣「數學成癮」。馮紐曼從小參加其銀行家父親舉辦的正式晚宴,跟大人一同討論管理、商業等。
這些天才的家長本身智識超群,為小孩營造出才華洋溢的環境。更重要的是他們正視小孩,將小孩納入正式的討論,讓小孩有機會發揮想法。
另外有幾位天才沒那麼幸運,家境貧窮,例如法拉第與拉馬努金。他們靠著大量讀書來「虛擬」的營造出人才圍繞的環境。例如法拉第去印刷廠做學徒,得以免費的閱讀大量書。富蘭克林也類似。

不過光靠讀書,只能提升環境到一定程度,最終這些天才還是必須接觸到真正的大師才能完成飛越。例如拉馬努金從印度廣寄自薦信給英國的數學家,直到 G.H. Hardy 將他收入劍橋大學。

2. 第二,天才在童年時「有空閒晃」以及「深度自學」。(佔 95% 樣本)
這些天才童年時大多是自學、住在偏僻的鄉間,或是處於學校的邊緣圈圈中。例如羅素是「鑰匙兒童」,由祖父母帶大,整天沒事幹,只能在花園閒逛,或是自己找書看。吳爾芙常抱怨哥哥可以去學校,她卻只能在家找事做。馬克斯威爾有一天被家教用尺打之後,就逃到湖邊,拒絕再上課。接下來 10 年他基本上是跟父母自學。巴斯卡與馮紐曼是在課堂之外自學數學,惹得老師不高興。
作者歸納這些天才避開了同儕壓力,不用遵循 — 也不知道 — 社會期許,在極度的「無聊」之中,反而由內生出一股熱情,發展成一生的志業。



3. 第三,有「深度的 1 對 1 家教」(佔 70% 樣本數)
此處的家教是指每一天至少 1 小時由一位專業的成人指導。有些天才童年時只有家教,沒上學,例如彌爾。有些則是在課堂之外另有家教「補習」,如愛因斯坦。(三分之二的樣本為在家自學。剩下的有去上學,以耶穌會學校為大宗。)
家教有好有壞。有的是填鴨、打罵式,例如托爾斯泰與羅素的家教。比較幸運的則有「亞里斯多德」式家教,也就是除了提供知識之外,也會回答、啟發學生。通常家教就是家長本人時會比較有啟發性。例如居禮夫人的爸爸幫她建了一間實驗室。馮紐曼的爸爸載他去參觀紡織廠的運作。莫札特的爸爸對他的音樂教育費盡心思。


4. 第四,天才在童年時有「認知的實習」(cognitive apprentice)(90%)
這是指能第一線觀察優秀的成人如何工作。其中,讓作者最震撼的是政治哲學家彌爾父親的教育方式。
彌爾的父親因為身體不佳,需要常走路。小時候彌爾會陪他走路。邊走邊摘要他最近的讀書心得,說給父親聽。父親再從心得中撿取值得討論的議題,涵蓋政治、哲學、社會、經濟等領域,跟彌爾進一步討論。最後要求彌爾用自己的話再說明一次論證過程與結論。有時彌爾的父親會指定彌爾讀一些書,再口頭摘要給父親聽。

彌爾 13 歲時,他父親要寫一本關於李嘉圖(David Ricardo)的教材。這一次他父親直接用講的:每講一章,就要求彌爾寫出一篇摘要。摘要寫完後再由父親編輯,或是要求彌爾修正。有時會來回數次。有時父親甚至叫彌爾去陪李嘉圖本人散步。
而當彌爾父親寫好教材時,他把彌爾寫的摘要也集結成冊,以彌爾的名義出版,成為《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》一書。那一年彌爾 15 歲。


5. 第五,天才在童年時「就是天才兒童」。
換言之,許多天才從小就展現天賦異稟。例如馮紐曼 6 歲時就能做 8 位數的除法。華格納小時候就能聽歌劇寫譜,13 歲時就能譜出貝多芬第 9  號交響曲的鋼琴版。這都遠超過一般天才兒童的水準。

作者認為,就算讓今年麻省理工學院(MIT)所有一年級新生都時光旅行,回到過去,去接受馮紐曼當年所受的童年教育,大概也沒有一個人能取得馮紐曼的成就。但若是反過來,複製 1,000 個馮紐曼,時光旅行到今天,接受這批 MIT 新生童年時所受的教育,則可能會誕生出有史以來最恐怖的一屆 MIT 新生。

這點恐怕會令許多父母喪氣:原來天賦還是最重要?不過作者發現天賦在數學領域的影響最明顯。在人文學領域,如前文提到的彌爾,其成就則更可以歸因於教育方法。

再說,絕世天才需要「萬中選一的天賦」加上「富有啟發性的栽培」,其實也不意外啦。如果不是可遇可不求,絕世天才就滿街跑了。只是看得出教育其實真的很昂貴,而且越精英的教育越昂貴。在一定層次以上,昂貴的不是金錢,而是父母的注意力、(設計教育的)創造力,甚至是父母的智識、胸懷、社交圈等。

就算不期待養出絕世天才,對我等尋常父母來說,以上的小研究還是有值得借鏡反省的地方。我就必須(心虛的)自問:我有沒有正視小孩?有沒有服膺於社會壓力?有沒有和小孩有真正的對話?有沒有讓小孩接觸到真正的工作?給小孩真正的挑戰?


俗話說「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」。要養出天才最穩妥的路徑其實是 . . . 自己成為天才?或至少成為一個不會阻擋天才發展的人。若希望小孩的未來有更多可能,首先要相信自己,以及教育都有更多可能。
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ouchi ... 9deWQrRE4H9vHs3wpbl

0

主題

24

金錢

0

積分

積分
0
catchertw 發表於 2023-3-25 02:12 | 顯示全部樓層
天才兒童應該多是天生的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聯絡站長|重灌狂人|狂人論壇

GMT+8, 2024-12-27 14:3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